2019 會議日程
如果您有興趣在即將到來的CIFSQ2019發表您的真知灼見,我們向您表示歡迎和感謝。您可以請聯系CIFSQ會議日程委員會主任Kenny Sun先生,并通過電子郵件提交您的演講內容 kenny.sun@infoexws.com
全部 大會及主題演講 風險驅動的管理:利用高級分析和技術實現對食品供應鏈的風險驅動監測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監測技術——霉菌毒素分論壇 全球糧食可持續性論壇 食品化學分析的創新應用及未來趨勢 食品安全溝通:集眾智、匯眾力 建立信任和降低風險的解決方案和技術 (上午專題) 食品安全能力建設的國際合作和地方/區域倡議 下一代全基因組測序 — 公共衛生保護的顛覆性技術 (上午專題) 管理新型健康食品安全和實現合規性的熱門話題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監測技術——食品過敏原分論壇 嬰幼兒早期營養和配方奶粉安全的新趨勢及新發展 新型微生物檢測方案的進展 食品安全快速風險評估及早期預警系統 建立信任和降低風險的解決方案和技術 (下午專題) 抑制微生物耐藥性的科學與政策最新進展 下一代全基因組測序 — 公共衛生保護的顛覆性技術 (下午專題)歡迎致辭
CIFSQ大會名譽主席;原國務院參事、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葛志榮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 陳君石
行業領導獨立高級顧問; 達能集團前公司總經理; GFSI前任主席 Yves Rey
荷蘭食品安全專家; 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ICMSF)秘書;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會員 Leon Gorris
JBS食品安全和質量保證全球主管 Alfred Almanza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執行總監 戴維 薩普
主持人: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執行總監 戴維 薩普
題目待定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 孫梅君
食品安全智能化新時代
美國食藥局食物政策及回應副專員 Frank Yiannas
加強食品安全共治,保障貿易健康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一級巡視員 唐光江
科學與政策融合,確保食品安全
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副部長幫辦 Mindy Brashears
德國食用動物的抗生素最小化方案
國聯邦食品與農業部動物衛生和動物福利分司負責人,首席獸醫官 Dietrich Rassow
茶歇
HACCP應用與食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落實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管司,副司長 顧紹平
順應新的官方監管條例對應歐洲監管制度的變化以及為官方管控引入的綜合管理制度
歐盟委員會健康與食品安全總局, RASFF部門負責人 Jan Baele
主持人: 荷蘭食品安全專家; 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ICMSF)秘書;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會員 Leon Gorris
食品安全能力/能力建設:通過公私伙伴關系實現所需規模和能力
討論成員:
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主任 Abigail Stevenson
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食品安全和獸醫事項首席顧問 Anne-Mette Olsen
澳大利亞農業和水資源部第一部長助理; 食品法典委員會食品進出口檢驗和認證系統主席 Fran Freeman
美國食藥局食物政策及回應副專員 Frank Yiannas
嘉吉全球監管與科學事務副總裁 Joseph Scimeca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高級食品安全和質量官 (意大利) Markus Lipp
美國康尼格拉品牌公司副總裁兼首席食品安全及質量官 Steven Hermansky
食品法典委員會秘書 (意大利) Tom Heilandt
中國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執行主任 嚴志農
聯誼午餐
主持人: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 陳君石
圓桌討論
食品安全監測技術的發展方向
主持人: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監測一室主任,研究員 楊大進
對話嘉賓: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監測一室主任,研究員 楊大進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糧油質量安全研究所所長 王松雪
奧地利維也納自然資源與生命科學大學分析化學中心主任; 中歐MyToolBox項目負責人,國際真菌毒素學會主席Rudolf Krska
Romer Labs亞太區總經理 廖詠薇
主持人: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 陳君石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賦予消費者權力:消費者溝通、社會媒體和各利益相關者扮演的角色
討論成員: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所長 泰山 (Andreas Hensel)
歐洲食品安全局交流互動與合作部主管 Barbara Gallani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副主席; 藝康集團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部副總裁 Ruth Petran
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和檢驗局局長 Carmen Rottenberg
都柏林大學公共衛生和人口科學學院公共衛生副教授 Patrick Wall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鐘凱
茶歇
主席&主持人:行業領導獨立高級顧問; 達能集團前公司總經理; GFSI前任主席 Yves Rey
從食品安全到食品完整性,三聚氰胺事件十年之反思與變革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永寧
綜合食品安全計劃以確保食品安全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副主席; 藝康集團食品安全與公共衛生部副總裁 Ruth Petran
推動食品安全的嶄新技術
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及科技發展總監; 食品安全聯盟召集人 劉樂庭
實現食品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主持人:行業領導獨立高級顧問; 達能集團前公司總經理; GFSI前任主席 Yves Rey
通用磨坊全球食品安全與質量副總裁 Mark Fryling
質量保證與食品安全(QA)雜志編輯及作者 Lisa Jo Lupo
麥當勞中國供應鏈管理副總裁 張雁兒
Big Idea Ventures 亞洲區管理合伙人 Christian Cadeo
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主任 Abigail Stevenson
食品法典委員會秘書 Tom Heilandt
第一天會議結束
專題 A
麻省理工
風險驅動的管理:利用高級分析和技術實現對食品供應鏈的風險驅動監測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J. Spencer Standish (1945) 運營管理學教授 Retsef Levi
主辦:
麻省理工學院生物醫學創新中心
專題介紹
基于風險的抽樣的預測分析
麻省理工學院運籌學中心博士生 Nicholas Renegar
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項目交付總監 馬文鵬
批發市場的產品可追溯性:基于廣泛實地調查的實證經驗
浙江大學副教授 梁巧
基于食品抽檢數據的風險評估方法
博士,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國家食品安全HACCP應用研究中心 羅季陽
茶歇
數據分析驅動、風險驅動的食品安全監管政策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J. Spencer Standish (1945) 運營管理學教授 Retsef Levi
針對食品供應鏈中關鍵整合點的重點風險監管策略
研究員 麻省理工生物醫學創新中心 陳璐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與研究所所長 周昌艷
圓桌討論
基于風險的食品供應鏈管理–政府,行業和學術界的觀點
主持人: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J. Spencer Standish (1945) 運營管理學教授 Retsef Levi
參與討論嘉賓: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采樣處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博士 羅季陽
貴州省測試與分析研究院 朱平
貴州省測試與分析研究院,博士 李占彬
深圳標準技術研究院食品藥品安全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珠娜
多點Dmall副總裁 田浩
聯誼午餐
專題 B
ROMER LABS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監測技術——霉菌毒素分論壇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監測一室主任,研究員 楊大進
主辦: Romer Labs
開幕詞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監測一室主任,研究員 楊大進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毒素部分監測設想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監測一室主任,研究員 楊大進
多毒素預警檢測方法的開發與應用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 糧油質量安全研究所 所長,研究員,博士 王松雪
農產品安全中霉菌毒素快檢方法的評價
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樊霞
Romer Labs 2020年霉菌毒素檢測技術發布
Romer Labs中國食品與飼料安全客戶服務中心主任,博士 張大偉
乳品中微生物毒素及檢測技術應用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研發總監,博士 喻東威
肉蛋奶產品源頭的霉菌毒素防控策略
百奧明中國 技術經理,博士 王慶偉
專題交流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監測一室主任,研究員 楊大進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 糧油質量安全研究所 所長,研究員,博士 王松雪
國家飼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 副主任,博士 樊霞
Romer Labs中國食品與飼料安全客戶服務中心主任,博士 張大偉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博士 喻東威
百奧明中國 技術經理,博士 王慶偉
聯誼午餐
專題 C
可持續發展
全球糧食可持續性論壇
行業領導獨立高級顧問; 達能集團前公司總經理; GFSI前任主席 Yves Rey
塑造農業以造福農民、消費者和我們的星球
拜耳全球政策總監 葉大維
快餐食品包裝的安全與可持續性
保世高(廣州)貿易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高級質量與合規經理 朱紅梅
可持持續展為企業把握機遇及締造成功
永利澳門 | 永利皇宮環境、社會及管治總監 柯學明
問答
茶歇
水資源再利用的食品安全
百事公司食品安全高級經理 郭秒
美國的食品安全性,可持續性和消費者期望
質量保證與食品安全(QA)雜志編輯及作者 Lisa Jo Lupo
問答
聯誼午餐
專題 D
測試和分析
食品化學分析的創新應用及未來趨勢
AOAC國際理事; 雀巢食品安全研究院院長 鮑蕾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跟蹤評價研究進展
青島海關技術中心主任 梁成珠
食品中未知有害物的發掘與檢測技術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長 張峰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博士/研究員 許秀麗
氯化石蠟類物質的高通量分析與暴露特征研究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萬祎
問答
茶歇
復雜食品基質中MOSH和MOAH的高效提取與LC-GC聯用測定方法
北京市理化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員 武彥文
食品安全指標酸價的特異性快檢新技術
豐益全球研發中心主任 曹文明
國家畜禽產品獸藥殘留監測現狀及分析方法進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主任、研究員 邱靜
多組學方法論對高價值食品的真實性分析
青島海關高級工程師 張曉梅
聯誼午餐
專題 E
溝通
食品安全溝通:集眾智、匯眾力
都柏林大學公共衛生和人口科學學院公共衛生副教授 Patrick Wall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 陳君石
開幕介紹
都柏林大學公共衛生和人口科學學院公共衛生副教授 Patrick Wall
社交媒體和搜索引擎向大眾傳播食品安全和營養方面信息的力量
都柏林大學市場營銷助理教授 Julie Shiro
內容新生,科技向善:食品安全領域的科普傳播與謠言破解
騰訊新聞騰訊較真平臺負責人 王婧璐
全球食品安全的溝通挑戰和解決方案: 中歐食品安全項目的經驗
都柏林大學; 中歐食品安全項目博士研究生 盧婷
問答
茶歇
中國消費者保健食品認知與行為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鐘凱
杭州市小學的食育
杭州食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 吳敏
明廚亮灶和食安封簽對消費者感知互聯網餐飲食品安全風險的貢獻
阿里本地生活食品安全總監 苗虹
數據庫資源在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與未來工作思考
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周鵬
歐洲的消費者認知和交流方法: 食品安全領域的最近研究
歐洲食品安全局交流互動與合作部主管 Barbara Gallani
專題閉幕致辭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 陳君石
聯誼午餐
專題 F
食品完整性與數字化管理
建立信任和降低風險的解決方案和技術 (上午專題)
勞氏質量認證食品項目總監 Vincent Doumeizel
食品工業4.0:對顛覆性技術的渴望
勞氏質量認證食品項目總監 Vincent Doumeizel
建立以解決方案為先的思維模式,利用科技提升食品行業發展
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高級總監 William Watts
構建決策支援工具以支持行業和監管機構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創始人; 食品安全教授 Christopher Elliott
問答
茶歇
中國食品追溯體系發展的現狀及趨勢
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商品管理總監 穆伯通
麥咨達總經理 孔力
食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艾利丹尼森RFID智能標簽市場發展經理 趙春野
食品和飲料生產商如何從實驗室的數字化轉型中獲益?
賽默飛世爾科技 數字科學解決方案部門亞太地區市場溝通經理 任蕾
智能食品檢驗系統
迪拜市食品安全局食品檢驗科負責人 Sultan Ali Al Taher
聯誼午餐
專題 G
能力建設
食品安全能力建設的國際合作和地方/區域倡議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永寧
共同主持: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創始人; 食品安全教授 Christopher Elliott
全球化世界里風險評估能力建設 – BfR的幾項新舉措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亞洲計劃主任,中國事務主任 許文娜
食品完整性檢測:如何兼顧分析創新性及其可靠性?
歐陸法國食品真實性能力中心負責人 Eric Jamin
食品安全能力建設 - 與監管機構合作,建立食品安全檢查人員隊伍
美國國家環境衛生協會創業區主任 Rance Baker
關于食品完整性管理的幾個觀點
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全球研發總監 張廣韜
問答
茶歇
稻米欺詐 - 全球關注的問題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全球食品安全研究所創始人; 食品安全教授 Christopher Elliott
安捷倫基金會"大米生物指紋圖譜"項目
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應用細分市場全球總監 Mary McBride
食品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全球糧食安全研究所研究員 Terry Mcgrath
多元素分析結合機器學習應用于產地溯源:一項對中國地理認證大米的初步研究
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科學家 續斐
解決水稻欺詐:印度的解決之道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研究助理 Maeve Shannon
加納項目
加納(西非)海岸角大學農業系高級講師 Ernest Teye
越南項目
越南胡志明市工業大學食品技術副教授 Le Nguyen Doan Duy
國際反大米欺詐框架下的中國合作伙伴關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副研究員 吳頔
討論交流
聯誼午餐
專題 H
下一代全基因組測序
下一代全基因組測序 — 公共衛生保護的顛覆性技術 (上午專題)
荷蘭食品安全專家; 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ICMSF)秘書;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會員 Leon Gorris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部主任;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李鳳琴
利用WGS數據庫來支撐風險評估,來源歸屬和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
法國國家食品、環境及勞動衛生署部門負責人 Moez Sanaa
精準食品安全 - 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對公共衛生非常重要的細菌危害風險評估中的應用
都柏林大學公共健康、物理治療與人口科學學院食品安全與人畜共患疾病教授 Séamus Fanning
下一代測序:宏基因擴增條碼在食品工業屆的應用
梅里埃營養科學歐洲科學事務總監 Christophe Dufour
問答
茶歇
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食品生產中的應用
瑞士雀巢公司食品安全微生物學家 John Donaghy
利用全基因組測序預測德國牲畜和食品中細菌的耐藥性并評估其風險
德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德國抗菌素耐藥性國家參比實驗室副主任; 資深科學家 Jens Andre Hammerl
微生物組學解決微生物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的案例研究
歐陸坊微生物首席科學官 Douglas Marshall
NGS / WGS的興起: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高級食品安全和質量官 Markus Lipp
聯誼午餐
專題 I
當前問題
管理新型健康食品安全和實現合規性的熱門話題
嘉吉全球監管與科學事務副總裁 Joseph Scimeca
美國康尼格拉品牌公司國際及商品質量總監 Joseph Elrefaie
歐盟-食品行業準入機構-來自歐洲大都市柏林的現場報告
德國柏林健康與社會事務州立辦公室部門負責人(LAGeSo) Karsten Giffey
設計未來:卓越的設備與設施衛生設計
美國商業食品安全學院總經理 Darin Zehr
全球紅肉標準--由丹麥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的更新和展望
丹麥農業和食品委員會食品安全和獸醫事項首席顧問 Anne-Mette Olsen
歐盟新型食品法規
巴斯夫亞太區法規與外部事務部主管 Nicola Leinwetter
問答
茶歇
無紙化食品認證:食品法典委員會對數據的安全消化工作
荷蘭農業、自然與食品質量部高級策略顧問 Erik Bosker
食品酶的安全評估
凱赫律師事務所科學家 柯慶東
過敏原標簽和消費者保護
香港嘉吉有限公司北亞區法規事務總監 高巖
無需新動物實驗的作為茶的成分的洋甘菊的風險評估
聯合利華研發科學家 湯大為
為中國的新鮮漿果制定世界一流的食品安全計劃
Driscoll’s 食品安全系統及研究部主任 Keith Refsnider
新零售時代食品安全及質量風險管控的一些思考
家樂福(中國)管理咨詢服務有限公司蘇寧家樂福CEO辦公室品控部總監 任婧
會議結束
專題 J
ROMER LABS
食品安全風險評估與預警監測技術——食品過敏原分論壇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永寧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過敏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教授 孫勁旅
主辦: Romer Labs
開幕詞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永寧
食品過敏原中國法規——從自愿標示到強制標準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永寧
工廠生產規范中的食品過敏原取樣與檢測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過敏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教授 孫勁旅
食品工業中的過敏原管理實用性規范
Romer Labs集團全球過敏原產品經理 Martin Rodrigo CANDIA
致敏原管理實踐
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首席科學家,博士 張廣韜
有效的食品過敏原檢測:工具與挑戰
Romer Labs集團全球過敏原產品經理 Martin Rodrigo CANDIA
食品過敏原召回和亞洲出口企業的過敏原防控計劃
Romer Labs亞太區總經理 廖詠薇
過敏原的判定方法與特征向量研究進展
廣州醫科大學 教授/博導/博士后合作教授; 廣東省過敏反應與免疫重點實驗室主任 陶愛林
專題交流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永寧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過敏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教授 孫勁旅
Romer Labs集團全球過敏原產品經理 Martin Rodrigo CANDIA
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首席科學家,博士 張廣韜
Romer Labs亞太區總經理 廖詠薇
廣州醫科大學 教授/博導/博士后合作教授; 廣東省過敏反應與免疫重點實驗室主任 陶愛林
會議結束
專題 K
嬰幼兒配方奶粉安全
嬰幼兒早期營養和配方奶粉安全的新趨勢及新發展
行業領導獨立高級顧問; 達能集團前公司總經理; GFSI前任主席 Yves Rey
嬰幼兒配方奶粉在產品設計和制造過程中的質量安全管理
雅培營養北亞研究與開發總監 李翔
早期營養食品推動食品法典標準的發展并帶來挑戰
食品法典委員會秘書 Tom Heilandt
中國嬰兒配方奶粉法規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應用營養一室研究員 梁棟
茶歇
以數據為中心來評估食品供應鏈和制造過程
香港理工大學食品安全聯盟項目經理 章煥
早期營養和嬰幼兒配方食品中納米顆粒和微塑料的測試
梅里埃營養科學企業科學總監 Samim Saner
統一的國際標準測試方法解決硝基呋喃酮的氨基脲問題
恒天然研發中心首席研究科學家(化學) Justin Bendall
母乳活性成分研究新進展——乳鐵蛋白和乳脂球膜
美贊臣嬰幼兒營養品技術(廣州)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醫學事務總監 陳亮
會議結束
專題 L
測試和分析
新型微生物檢測方案的進展
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執行主任 嚴志農
微生物檢測如何應對快速變化的食品安全生態系統的挑戰?
沃爾瑪食品安全協作中心執行主任 嚴志農
微生物指標在食品安全控制中的應用和意義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劉秀梅
微生物環境監控方案的建立及檢測技術的應用
3M 中國有限公司高級技術專家 陸蘇飚
茶歇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及其食物鏈的管理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部主任;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李鳳琴
利用微生物組、實時李斯特菌和數據,以提高食品安全
紐勤公司食品安全基因組學業務發展總監 Joseph Heinzelmann
WGS在諾如病毒和未知病原檢測中的應用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研究員 靳淼
問答
會議結束
專題 M
快速預警
食品安全快速風險評估及早期預警系統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 陳君石
荷蘭食品安全專家; 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ICMSF)秘書; 國際食品保護協會會員 Leon Gorris
歐盟食品及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的發展-挑戰依然
歐盟委員會健康與食品安全總局, RASFF部門負責人 Jan Baele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預警工作實踐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監測一室主任,研究員 楊大進
潛在新興食品安全風險的識別、分類和跟蹤
美國農業部食品安全檢驗局北京國際聯絡處主任 Ronnie Dunn
茶歇
風險分層和監控分析用于微生物食品安全的早期感知
新加坡食品局國家食品科學中心科學家 Andrew Oh
利用全球食品安全趨勢及時進行風險評估
Agroknow公司技術總監 Giannis Stoitsis
食品安全大數據用于化學食品安全危害和食品欺詐預測
荷蘭瓦赫寧根食品安全研究高級科學家 Hans Marvin
會議結束
專題 N
食品完整性與數字化管理
建立信任和降低風險的解決方案和技術 (下午專題)
香港理工大學創新及科技發展總監; 食品安全聯盟召集人 劉樂庭
食品完整性和真實性:全球合作和信息共享的挑戰和機遇
澳大利亞農業和水資源部第一部長助理; 食品法典委員會食品進出口檢驗和認證系統主席 Fran Freeman
食品補充成分供應鏈中食品欺詐脆弱性的因素
波蘭居里夫人大學副教授 Aleksandra Kowalska
強化實時環境的供應鏈管理新工具:利用谷歌眼鏡技術遠程指導審計員工作
Euroservizi Impresa Sri公司總經理 Noemi Trombetti
茶歇
一類食品熱加工污染物3-氯丙醇酯的形成機理研究
美國馬里蘭大學營養與食品科學系教授 俞良莉
美國馬里蘭大學 高博彥
食品安全風險管理和數據庫應用
伊利集團創新中心副總經理 黃小平
超聲波技術對橄欖油表征的評價
瓦赫寧根大學及研究中心博士在讀 顏靜
問答
會議結束
專題 O
微生物耐藥性
抑制微生物耐藥性的科學與政策最新進展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永寧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風險評估一室副主任,研究員 白莉
歡迎辭
中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主任 吳永寧
加強對抗菌藥耐藥性的遏止刻不容緩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總顧問 陳君石
美國食藥局針對AMR在科學和政策上的調整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進口食品安全副局長 Donald Prater
WHO 抗微生物耐藥性應對戰略技術顧問組 (STAG-AMR)中建議更新報告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總師 WHO 抗微生物耐藥性應對戰略技術顧問組(STAG-AMR)成員 吳永寧
茶歇
OIE抗菌藥物抗性策略及動物抗菌藥物的謹慎使用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亞洲及太平洋區域代表 釘田 博文
抗菌素耐藥性 - 發現史; 耐藥性的產生及其對食品安全和公共衛生的影響
都柏林大學公共健康、物理治療與人口科學學院食品安全與人畜共患疾病教授 Séamus Fanning
源于德國食品和牲畜、攜帶可移動抗黏菌素基因的共生大腸埃希氏菌(E. coli)的分布、多樣性及其影響
國聯邦風險評估研究所(BfR)德國抗菌素耐藥性國家參比實驗室副主任; 資深科學家 Jens Andre Hammerl
用“同一健康”理念研究廣泛耐藥大腸桿菌在動物和人的播散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 汪洋
會議結束
專題 P
下一代全基因組測序
下一代全基因組測序 — 公共衛生保護的顛覆性技術 (下午專題)
瑞士雀巢公司食品安全微生物學家 John Donaghy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二室主任、研究員 王君
通過全基因組測序探索食源性致病菌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和致病性機制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微生物實驗部主任; 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李鳳琴
食源性B組鏈球菌感染是一種在東南亞普遍存在的未被定義的疾病,源于水產養殖的擴大
新加坡國立大學助理教授兼新加坡基因組研究院高級研究科學家 陳適偉
食品加工廠內的微生物基因組圖譜
紐勤公司食品安全基因組學業務發展總監 Joseph Heinzelmann
茶歇
全基因組測序和機器學習用於人畜共患源中沙門氏菌來源的歸因
喬治亞大學農業與環境科學學院食品安全中心副教授 鄧翔宇
評估納米孔測序技術用于沙門氏菌血清型預測的可行性研究
瑪氏全球食品安全中心高級研發經理 葛崇濤
食源性病原菌全基因組及耐藥基因組數據處理和分析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博導 朱寶利
問答
會議結束